西湖大学成立天文系,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毛淑德任系主任
10月18日,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大会在云谷校区举行。学校将依托物理学科招收2026年天文学学科博士生,目前已开放报名通道。
10月18日,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大会在云谷校区举行。学校将依托物理学科招收2026年天文学学科博士生,目前已开放报名通道。
近日,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大会在云谷校区举行。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邓力现场宣读了《关于成立西湖大学天文系的决定》,并宣布首任系主任由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毛淑德教授担任。
在殷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在甲骨上记录星象,用简陋的观星工具追寻苍穹轨迹。这份对宇宙的好奇,从千年前延续至今,从未褪色。现在,在这片从古至今孕育着新希望的大地上,将多一个专注“看星星”的地方,汇聚一群专门“追星星”的人——
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分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数据,发现了四个可能的"暗恒星"候选天体,其中一个显示出被研究人员称为"确凿证据"的光谱特征。这一发现如果得到证实,将为理解早期宇宙演化和暗物质本质提供革命性洞察,同时可能解释韦伯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令人困惑的
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悖论:随着计算能力和传感技术的进步,我们收集数据的能力已远超我们理解数据的能力。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复杂的气候模型、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这些抽象的数字和信息如何被有效理解?传统的二维图表已难以承载多维数据的丰富内涵。此刻,Co
科学 艺术 洞察力 composicad 天体物理学 2025-10-09 10:13 2
白矮星作为恒星演化的重要终点状态,其发现过程体现了天体物理学从观测天文学向理论天体物理学转变的重要历程。这类天体的发现不仅揭示了恒星死亡后的归宿,更为我们理解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室。从十九世纪末期的首次观测到二十世纪中期理论框架的建立,白矮星
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极其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现了一个打破物理定律常规的超大质量黑洞,其物质吞噬速度超过理论极限2.4倍。这一发现为解释宇宙早期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巨大的黑洞提供了关键证据,可能改写我们对宇宙演化历史的理解。
2025年9月17日,来自全球的天体物理学家们首次测量到了由黑洞合并后产生的新黑洞的“踢腿”效应。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黑洞合并不仅会影响到它们自身的性质,还可能对周围的时空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项研究依赖于对引力波的分析,揭示了两个黑洞合并过程中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高等研究学院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超过25万次计算机模拟,首次精确确定了宇宙最早期磁场的强度范围。研究发现,这些诞生于宇宙黎明时期的原始磁场极其微弱,强度仅为0.2纳高斯,比普通冰箱磁铁弱数十亿倍,与人类大脑神经元产生的微弱磁场强度相当。尽